□杜铁忠 本报记者 赵修彬
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,种业振兴是关键之举。洮南市坐落于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部,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“国家级制种大县”,制种面积达6万亩,年产良种4000万斤。洮南金融监管支局立足区位优势与生态资源禀赋,发挥县域金融监管引领作用,以高水平金融服务为洮南市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蓄势赋能。
引“活水”助力现代农业“芯未来”
洮南金融监管支局将玉米制种产业作为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、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,全力支持洮南市“启动玉米制种振兴工程”,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,优化业务流程,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,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确保金融资源供给及时到位。截至3月末,辖内银行机构已累计为玉米制种产业发放贷款2.9亿元,其中,用于种业企业土地流转、生产经营贷款2.1亿元,同比增长27.58%,支持制种基地新流转制种用地2.5万亩。
走进车力乡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,洮南市东北农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的第三条1200吨/批次种子烘干生产线已经建设完成并投产。“我们把种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对制种企业融资需求深入摸底。东北农业种业是吉林省重要玉米制种企业,我们在得知企业为加快制种基地建设,在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急需大量资金时,第一时间上门对接,量身定制‘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固定资产贷款’产品,累计发放贷款1.6亿元助力公司完成产能扩建。”农发行洮南支行信贷科负责人贺欣说。
“建设银行贷款当天就到账了,今年我打算扩大种植范围,这笔钱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,随借随还,非常方便。”车力乡立业村制种大户赵明在获得44万元建行“裕农通”贷款时说。建行洮南支行结合玉米制种产业生产特点,走遍制种基地各个乡镇村屯,通过“线下信息尽调”与“线上智能授信”相结合的业务模式,打通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种业各类经营主体多样化金融服务。
洮南惠民村镇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阴文博对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说:“我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快速、灵活的优势,成立工作专班做好对接,全面掌握种业市场行情和融资需求,在车力乡集中开展玉米制种专项再贷款金融扶持业务,让金融‘活水’直达田间地头。”
用“匠心”擦亮县域种业“金招牌”
为让县域金融资源能够更好赋能种业振兴,洮南金融监管支局督导银行机构以种业发展需求为导向,围绕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全产业链加强服务和产品创新,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案。如,针对制种企业普遍存在的投入周期长、轻资产、少抵押难题,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,持续深化“银担”“银保”等合作,提高融资便利化程度。
“做玉米种子繁育种植,我们踩过坑、碰过雷,算是都扛过来了。做一家种业公司,土地流转、种子烘干、储存等方面的投入很大,需要足够的资金,幸亏有农信社发放的800万元的贷款。”洮南市车力乡康庄大道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路志江说。据洮南市农信联社负责人介绍,该社结合玉米制种企业经营模式、制种产业特点等因素,推出“种芯贷”专属信贷产品,以公司订单质押方式为该企业发放800万元贷款。
“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玉米制种产业发展,我们与吉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入合作,着力破解抵押担保物不足、融资额度不高等难题。通过缩减业务办理环节、优化审批链条,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,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实现快速审批、便捷放款,有效提高了农户和企业的获贷能力。”工商银行洮南支行副行长单丹说。
农业银行洮南支行副行长刘禹函表示,“农行积极落实金融监管部门和上级行的工作部署,制定了针对性强、灵活性高的金融支持种业振兴方案。从优化贷款流程、到提高审批效率、加大信贷投放,精准高效地解决他们的资金难题,实现贷款的快速审批与发放,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及时准确地送达玉米制种从业者手中。”
强“护航”风险保障锚定“双精准”
洮南金融监管支局督导辖内农险机构落实“双精准”(精准承保、精准理赔)工作要求,围绕强化投保精准性管理、完善理赔机制和标准、提高理赔服务实效等方面,提振各类市场经营主体从事玉米制种产业的信心与积极性,为洮南市“启动玉米制种振兴工程”保驾护航。2025年,辖内玉米制种承保农险机构将在现有已承保制种用地4.31万亩基础上继续扩面,预计提供6000万元风险保障。
“玉米种子种植的投入一直不低。在去年夏天的几场暴雨中,我家的损失很大,幸好有农业保险,工作人员及时赶到,帮助定损赔付,赔付金额现在也打到了账上,这个政策对恢复我生产有很大帮助,保险真是帮了大忙!”车力乡村民邹海涛说。
中华联合保险洮南支公司经理曲晓漫说,“在玉米制种核心产区车力乡以及附近乡镇个人股票配资,我们已完成对全部玉米制种用地的查勘。通过引入大数据、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新兴技术,优化承保和理赔流程,提升服务效率,确保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及时得到赔偿,将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,护航种业安全。”
正中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